新民晚報數字報

2018年,是我國改革開放40周年。作為中國改革的前沿陣地,上海自貿區更要一馬當先,突出系統集成,強化改革聯動,體現先試先行的引領作用。 近日記者從上海自貿區管委會獲悉,2018自貿區的幾個關鍵詞可圈可點、值得期待。 “自貿區速度”顯先發優勢 在國際上,衡量一個地區營商環境的重要指標之一,是投資建設項目的驗收審批效率。2018年1月20日,一部造福自貿區等諸多企業的《浦東新區進一步深化企業投資建設項目審批改革方案》正式實施。此前,張江科學城和臨港建設項目管理服務中心開始試運營,成為自貿區企業傢門口的“大管傢”。這些“福利”的直接影響就是將大大縮短企業投資建設項目審批速度。 記者瞭解到,2018年,“三個自貿區速度”將在上海自貿區實現,體現其先發優勢。 一是企業投資建設項目審批速度體現國際領先水平。從取得土地到獲批施工許可證的政府審批時間,帶設計方案出讓的不超過15個工作日,不帶設計方案的不超過48個工作日。 二是企業市場準入“兩個當場辦結”。企業變更當場辦結,從名稱庫選名的企業註冊當場辦結。 三是通關時間兩年內壓縮一半。2018年實現海運進境平均通關時間2天、空運12小時,2020年分別壓縮到24小時和6小時。 自由貿易港建設呼之欲出 自由貿易港是設在一國(地區)境內關外、貨物資金人員進出自由、絕大多數商品免征關稅的特定區域,是目前全球開放水平最高的特殊經濟功能區。2018年,全國第一個自由貿易港方案有望在上海落地。 探索建設自由貿易港是新時代中國經濟的新動力之一。目前,最終方案條款仍在醞釀中。上海自由貿易港的建設將加快中國改革開放步伐,促進離岸貿易發展,進而帶動本地倉儲、物流業等快速發展,形成內外聯動趨勢,是推動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潛在動力。 為此,2018年,一旦方案落地,上海自貿區將全力推進自由貿易港建設,配合制定建設方案,爭取政策突破,配合做好第一期圍網和信息化監管服務平臺等建設,加快集聚功能性企業和業務。要按照自由貿易港功能,聚焦供應鏈管理中心、跨境分撥中心、物流營運中心、結算中心等建設,抓緊梳理項目,確保自由貿易港落地後,能迅速凸顯功能。 繼續深化監管制度創新 國務院印發的《全面深化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改革開放方案》明確提出,在洋山保稅港區和上海浦東機場綜合保稅區等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內,設立自由貿易港區。 在專傢們看來,在“一線”最大程度放開後,能不能有效進行風險管控,是對自由貿易港最大的挑戰。為此,在探索自由貿易港建設的同時,上海自貿區需要對標國際最高水平,實施更高標準的貿易監管制度,建立“一線放開、二線安全高效管住”為核心的境內關外制度體系和集約化監管的管理體制。 聚焦服務國傢對外開放戰略的外向型產業功能,進一步激發市場主體參與國際市場競爭合作的活力,打造開放層次更高、營商環境更優、輻射作用更強的開放新高地。 2018年,上海自貿區將繼續深化“六個雙”事中事後監管體系。重點抓好企業信用評估和行業風險評估,使誠信監管、動態監管、分類監管和精準監管落到實處。特別要通過用好這個體系,解決無證無照經營、“僵屍企業”等頑癥痼疾。 政府治理能力的先行區 新年剛過,上海達美樂比薩有限公司證照事務部負責人糜海卿來到上海自貿區行政服務中心,辦理外資分公司的變更。“沒想到現在這麼方便,在一個窗口把材料送進去,當場就拿到瞭準予變更的通知書,以往這類變更事項需要辦理3到5個工作日。” 糜海卿的驚喜來自於上海自貿區為優化營商環境打出的“改革組合拳”,通過推出“四個集中一次辦成”,讓企業少跑路、百姓少跑腿。這“四個集中”分別為:推進所有部門審批處室向行政服務中心集中;所有市場準入審批事項向“單窗通辦”集中;所有投資建設審批事項向“單一窗口”集中;重點區域建設項目集中驗收。 2018年,對於上海自貿區企業而言,這樣的驚喜還會更多。上海自貿區將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通為企業服務的痛點、難點、堵點。加快行政審批“四個集中”等,深化企業投資建設領域審批改革,探索實行“多評合一、多圖聯審、區域評估、聯合驗收”,大幅縮減審批環節和周期。 此外,還將通過深入推進“三全”工程(企業市場準入“全網通辦”、個人社區事務“全區通辦”、政府政務信息“全域共享”),總體實現“一次辦成”,切實提升企業、市民辦事便利度,打造政府治理能力的先行區。 本報記者宋寧華 【企業心聲】 擔心越來越少期望越來越高 2017年的自貿區,成績單“可圈可點”,人們對改革紅利感到振奮,也對2018年未來發展有瞭更多期待。 期待精準服務 通關速度再快些 在接受采訪時,上海赫騰高科技有限公司總裁楊熔勇告訴記者一個好消息,在剛剛過去的2017年底,該公司剛剛把法國最大的農業集團公司引入上海自貿區世博片區,該項目將運用大數據、助推中國的食品安全。 作為一傢註冊在上海自貿區的高科技企業,楊熔勇介紹,該公司已經深耕浦東近20年。這幾年借著自貿區的“東風”,企業得到瞭長足的發展。“過去每到春節前夕,我們就非常擔心貨物積壓的問題,因為通關程序多、速度慢。一旦節前通關不瞭就要等待春節後,和國外市場就脫節瞭。” 這幾年,隨著自貿區貿易便利化措施的不斷推出、通關速度的加快,這樣的擔心越來越少瞭。“對於企業而言,時間就是效率,時間就是金錢,我們希望新年裡,通關速度還能快些、再快些。”楊熔勇說。 同時,她也建議,上海自貿區要更好地將區位優勢變為經濟優勢,政府應更好地精準服務企業,對接國際標準,加快通關速度、健全法制化建設等,讓中國的企業更好地走向國際市場。 希望能夠建設 跨境自貿商品城 市政協委員、中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閃說,中路股份能有今天的成就,關鍵一個原因就是抓住瞭改革開放特別是浦東開發開放的重大機遇,得益於上海自貿區的國傢戰略以及浦東營良好的營商環境,從而贏得瞭發展先機。 他建議,上海自貿區要緊緊抓住自由貿易港獨特優勢,建設跨境自貿商品城,助力打造上海商業新名片,吸引更多跨境等相關公司亞太總部落戶上海自貿區。此外,他還建議政府部門設立一個“一口受理”平臺,為來自中小企業的新技術、新模式答疑解惑、制度創新。 優化營商環境 助中國企業“走出去” 如今,上海自貿區的改革紅利溢出,正不斷把企業“引進來”。據相關部門統計,上海自貿區成立4年多來,新增海關註冊企業1.8萬多傢。短短4年間,上海自貿區新增海關註冊企業數是之前總數的2倍。 上海奧威科技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華黎認為,如何讓自貿區的制度創新讓更多企業知曉、如何讓政策更接地氣,使企業創新有更優的“硬環境”和“軟環境”,是政府部門義不容辭的責任。他說,在奧威科技落戶的浦東張江,承載瞭上海自貿區和張江科學城兩大國傢戰略,享受“雙自聯動”優勢的同時,公司的發展還得益於中國倡議的“一帶一路”,為中國企業走向世界提供瞭重要契機。他希望通過上海自貿區的更多創新,讓更多中國優秀民族企業“走出去”,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傢提供一流的創新產品和優質的上海品牌服務。 本報記者宋寧華 【專傢觀點】 邁入3.0版攻堅期 尋找創新突破口 歷經四年多的先行先試,下一個制度創新的突破口在哪裡?如何讓改革的加速度不放緩?上海財經大學自貿區研究院副院長孫元欣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邁入3.0版的攻堅期,上海自貿區必須要繼續保持旺盛而有韌性的改革精神,把改革創新作為全上海的事,才能完成2020年的總體目標。 去年3月31日,國務院對外公佈《全面深化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改革開放方案》,這也是繼2013年的總體方案和2015年的深化方案之後,上海自貿區設立以來國傢出臺的第三個改革方案,因此也被稱為“上海自貿區改革的3.0版”。上海市市長應勇提出,全面深化自貿試驗區改革開放方案明確瞭98項重點任務,2018年要全部完成。到瞭2020年,要把上海自貿區建設成為投資貿易自由、規則開放透明、監管公平高效、營商環境便利的國際高標準自由貿易園區。 “上海自貿區新一年的改革任務,可以歸納為‘2344’。2個重點,即建設自由貿易港和服務‘一帶一路’的橋頭堡。3個區,即建設開放和創新融為一體的綜合改革試驗區、開放型經濟體系的風險壓力測試區、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先行區。4個聯動,即和上海建設的總目標、五個中心、浦東新區一級地方政府職能轉變、經濟園區建設的聯動。”孫元欣表示,這些任務中的大部分已經超過瞭自貿區管委會的權限,實際上是給整個上海的任務,需要各個部門聯動完成。 他認為,上海自貿區的改革創新應該重視效率和技術,更好地依托互聯網等新技術,例如洋山港建設無人碼頭,例如集裝箱進出港口的時間和國際對標等,效率水平和技術水平都需要與時俱進,甚至領先一步。 此外,自貿區的3.0版首次明確提出設立“自由貿易港區”。孫元欣認為,自由貿易港建設是一個復雜且系統的工程,要從八個重要方面著手,才能構建起自由貿易港的主體框架。按照世界上建設自由貿易港的經驗,這八個方面包括港區一體化、組織架構、監管制度、稅收體系、市場準入、基礎設施、特色產業與腹地經濟。 他強調,自由貿易港不是自貿區的升級版,而是下一步試驗的重點項目,需要長期建設。“上海自由貿易港就在自貿區的基礎上建設,港區一體化是首先比較容易取得突破的。在組織架構方面,港區將采取建立統一的管理機構或是各個政府部門進駐港區內管理的方式;在監管制度方面,目前正在廣泛討論最大限度地放松監管。這些都是比較容易取得突破的關鍵要素。”孫元欣認為,上海自由貿易港在市場準入、港區基礎設施、特色產業與腹地經濟等方面也具備足夠的條件與優勢。 去年年底,市政府召開上海市優化營商環境推進大會,提出要打造營商環境新高地。上海自貿區應擔負起怎樣的角色?孫元欣認為,上海自貿區的改革創新是一個完整體系,營商環境是其中之一,世界銀行提出的營商環境指標體系主要講的就是監管環境,這需要政府特別是浦東新區一級政府提高辦事效率和水平,深化大部制改革,系統集成,成為提升營商環境的領頭羊。 對此,上海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朱民此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也表示,消除隱性壁壘是上海自貿區服務好“一帶一路”建設的主要工作。由於一些“口袋政策”“抽屜規則”的隨意性比較大,它們的存在,將影響企業的感受度。“消除諸如此類隱性壁壘,也是打造良好營商環境的重點。”本報記者張鈺蕓 【延伸閱讀】 “上海文化”中加入“自貿區藝術” “上海自貿區成立將滿5年瞭,我們這個平臺也正式投入運營瞭5年瞭。”談及對上海自貿區在2018年的新展望,上海外高橋集團黨委委員、副總經理,上海自貿區文化發展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胡環中的言語中,離不開“文化”“開放”“貿易便利化”“全產業鏈”等關鍵詞。 提升品牌公信力 “2018年,我們計劃在自貿區文化貿易領域積極探索新路徑、尋求新發展、開創新模式。在豐富的產業運作經驗和已經較為成熟的產業服務基礎上,一方面創新發展新的業務模式,培育產業新業態,並著力構建上海自貿區文化藝術全產業鏈服務體系。” 胡環中介紹,作為自貿區國際藝術品交易平臺,2018年公司將以海外藝術品為突破點,啟動多個展覽項目,促進上海自貿區藝術品交易量增加,提升自貿區的行業與學術地位。“比方說計劃在自貿區開展藝術品拍賣服務,針對自貿區特色征集藏品,舉行春拍、秋拍及各類專場、線上競拍等拍賣活動。” 今年,上海浦東自貿區藝術品評估鑒定中心將正式開始運營,同時還將啟動上海浦東自貿區版權運營中心,有效促進知識產電梯維修費用權的保護與運作,提升“自貿區藝術”的品牌公信力。 上海國際藝術品保稅服務中心即將投入使用,建成後總面積6.83萬平方米的國藝中心,是全球最大的文化藝術保稅服務綜合體。屆時,上海自貿區將擁有5.2萬平方米的國際一流專業藝術品倉儲環境,1.6萬平方米的高端產業配套服務環境,以及全產業鏈服務平臺體系,成為海內外文化藝術品的集散地。 推動上海文化走出去 在前不久舉行的市委學習討論會上,市委主要領導明確指出,上海要在新時代坐標中堅定追求卓越的發展取向,著力構築上海發展的戰略優勢,打響“上海文化”這一品牌。胡環中提出,上海自貿區應該推動上海文化走向世界。“我們一直在努力打造有上海特色的文化產業,將各類文化藝術資源與本土文化融合發展。例如與古鎮、街鎮合作,以當地有特色的非遺藝術、民間藝術等為IP舉辦特色展覽、開發各類產品。舉辦多個海派藝術展覽,並組織前往海外展出,並開發相應的文創產品。” 同時,將新興的自貿區與文化產業融合發展,努力打造“自貿區藝術”品牌,也是“上海文化”中具有新時代特色的做法。 期待更便捷通道 盡管進出口通道服務已經是上海自貿區文化發展投資有限公司最為成熟的業務,但胡環中仍希望爭取到更多自貿區開放政策試點,通過推動上海文化貿易與國際一流水平接軌,建成上海自貿區獨有的文化藝術品進出境大通道。 他表示,公司一直希望引進較大規模的海外藝術展會,將藝術品交易額留在上海,快速提升上海自貿區交易量。這就需要在短期稅率調整、展會通關速率等方面的大量支持和協調。“希望在下一個五年,上海自貿區能夠更加開放、包容、便捷,我們作為文化企業,能夠將‘自貿區藝術’這個新興的品牌發揚光大,早日推動上海成為亞太地區新興的藝術品交易中心。” 本報記者張鈺蕓

菜梯廠商台中貨梯維修
arrow
arrow

    n7gf4g3zd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